渔场与渔业,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渔业2025-04-08 19:03: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渔场与渔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渔场与渔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舟山为什么鱼多?

1、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 

渔场与渔业,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2、有长江水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 

3、有台湾暖流和沿岸流在此交汇,使水流搅动,养分上浮; 

4、除此外,渔场形成原因还有上升流,纬度因素,季节温差等。 

5、再就是人文原因:市场,技术,政府政策等 。日本寒流的延续洋流,还有西太平洋暖流的相汇合,搅动海水使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给鱼类提供天然食物。 

6、寒暖流的交汇是周围的温度不会差异太大,既不太冷又不太热.喜温的鱼可以在暖流这边,喜冷的鱼能在寒流那边,这样就使很多鱼都在舟山附近汇合。 我国天然的最大渔场就这样形成了。

答:1.舟山渔场位在温带和亚热带海域交界处(鱼种类多)

2.位在台湾暖流和中国沿岸流(寒流)交汇处

3.位在温暖的浅海大陆架

4.各江河入海口离此不远

5.本区海岸线曲折,多岩礁(利于鱼类生存等)

世界四大渔场形成原因?

1、北海渔场(英国)

北海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它处于大西洋东北部边缘海,在这里既有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寒流在此交汇,同时受波罗的海与大西洋水循环的影响,由于寒暖流的作用产生涌升流,使得地层海水不间断涌到表层,继而将地层腐殖质带到海水的中上层,为鲱、鲭、鳕等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2、北海道渔场(日本)

北海道渔场因该渔场处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而得名,由于它处在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在海水密度差异作用下,密度小的暖水上升,密度大的冷水下沉,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进而将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鲑鱼、狭鳕、太平洋鲱鱼、远东拟沙丁鱼、秋刀鱼等鱼以及其他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饵料,由于北海道渔场鱼群密集,因此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

3、纽芬兰渔场(加拿大)

纽芬兰渔场位于加拿大纽芬兰岛沿岸,它是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在此海域交汇而形成的。自16世纪中叶开始,纽芬兰渔场的渔业产量异常丰富,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是近百年以来由于机械化作业、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环境的变化,纽芬兰渔场渔业产量逐渐减少,渔场渐渐消亡。

4、秘鲁渔场(秘鲁)

秘鲁渔场位于南美洲秘鲁以西海域,它是常年盛行西风分东南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强大秘鲁寒流流经此海域,发生表层海水偏离海岸和下层冷水上泛的现象,由于海水的上泛为鱼类以及浮游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营养物质。同时由于寒流流经海域海水温度较低,且沿海地区多云雾,这些都利于沿海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使得水的环境发生变化。鱼类在交汇处聚集,从而形成渔场。

秘鲁渔场的成因是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岸边吹向太平洋,导致岸边海水不断减少。底层海水上来补充,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群的饵料。

世界大型渔场分布规律?

世界大型渔场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海洋环境:渔场多分布在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如冷水区、暖水区、洋流交汇区等。这些区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养分和生态环境,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形成大型渔场。

2. 水域特征:大型渔场通常位于水域较深、边缘大陆架附近或者洋海交界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拥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成为渔业资源的聚集区。

3. 气候因素:气候也是影响渔场分布的重要因素。例如,季风、海洋环流、气温和降水等因素都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迁徙,从而影响渔场的分布。

4. 捕捞技术和资源管理:渔业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措施也会影响渔场的分布。一些国家和地区实施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限制渔捞的季节、数量和区域,以保护资源和维持可持续渔业发展。

综合以上因素,世界大型渔场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边海域等地。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渔民常年捕捞的重要海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渔场与渔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渔场与渔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