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渔业产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渔业产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浙江沈家门中心渔港
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 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
2、浙江石浦中心渔港石浦渔港,又名荔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月牙”状封闭型港湾,面积27平方公里,水深4-33米,可泊万艘渔船,行万吨海轮,港内风平浪静,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兼渔港、商港之利,系全国四大渔港之一。
3、江苏吕四中心渔港 “吕四渔港”,全称“吕四国家中心渔港”,位于独具南黄海风情的江苏海洋经济开发区内(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2002年通过国家中心渔港评审,成为六大国家级中心渔港之一。
4、广东闸坡中心渔港闸坡渔港是全国著名渔港,港口三面环山,港池面积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1米,最深3.4米,可同时停泊船只2000余艘。闸坡渔港有基础雄厚的渔业捕捞单位6个,有拖、围、刺、钓作业机动渔船260艘,渔船机械总功率41313千瓦,是广东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5、福建三沙中心渔港 三沙渔港,系全国五大渔港之一, 位于福宁湾北岸,大嵛山西侧,近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三沙一级渔港。建成后的三沙中心渔港,将有效利用水域面积可扩大到120万平方米,水深增至8米,陆域面积扩大1200多亩,不仅可提供近千艘船只的避风、停泊作业,而且对三沙的港口经济发展直接产生巨大的拉动。
清澈的泉水、无公害的草料,农户们自己用石块垒砌的鱼塘,在皖赣交界的高山密林中,深藏着全国首个纯渔业农业文化遗产、成就了细腻鲜美的泉水鱼。笔者日前跟随省政协江淮行采访团从黄山市休宁县获悉,该县板桥乡的泉水鱼已远销台湾、香港、韩国等地。
笔者在该乡樟前村看见,从村子穿流而过的溪水边有一口口的鱼塘。 “池塘有进出水口,都是天然的泉水流进流出;用传统养殖方法,撒些草料或田地里种的新鲜蔬菜,不用饲料喂养。”农户胡成久介绍,“泉水鱼”鱼肉鲜美,一年最多长1斤,1斤售价60元,基本都是客户上门采购,“销路很旺,有内蒙古等边远省份的,更有台湾、香港、韩国等地;加上渔家乐,年营业额十多万元。 ”
这样的山泉养鱼系统去年11月还入选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首个纯渔业农业文化遗产,该乡党委书记介绍,“十三五”该乡泉水鱼产业将扩容,“力争拥有3000口鱼塘,每口鱼塘的产值达到1万元。
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第一个纯渔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休宁对山泉流水养鱼进行保护和传承,推动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让古老、鲜活的传统农业系统焕发出新的生机。
上海水产品消费年交易量约140万吨,其中年进口水产品20多万吨,消费量约85万吨,本地养殖水产品约占年消费量的20%,市外供沪水产品占年消费量八成。上海水产市场的48%为养殖水产品,主要来自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重庆,山东等。
福建水海产品出口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水海产品出口达到3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9.0%。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海洋渔业、商务、海关、侨联、信保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建设5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和175个国际标准、农产品示范基地,支持186家企业参加国际食品专业展会和线上展会,支持出口龙头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海外闽商优势,多渠道拓展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取得显著增长。
2020年,广东省水产养殖产量746.65万吨,年涨幅2.4%。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31.24万吨,全国排名第三;淡水养殖产量415.41万吨,全国排名第二。水产养殖面积略有下降,海水养殖16.47万公顷,下降0.16%;淡水养殖30.94万公顷,下降1.23%。从养殖品种看,广东有草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鳜鱼、加州鲈、乌鳢、海鲈、鳗鲡、罗氏沼虾、青蟹等28个品种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渔业产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渔业产城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