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拉尔渔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海拉尔渔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呼伦贝尔是由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去年八月份我们八位退休老朋友从北京自驾游呼伦贝尔大草原。阿尔山到满洲里一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成群,一些草地还有各种野花,而且有三百多公里连村庄都没有。
莫日格勒草原与满洲里的草原不一样,前者是一望无际的平地草原,后者是高低不一的山地草原,其莫日格勒河在草原上形成了N多个九曲十八弯,特别是在太阳升起和下山时特别漂亮。 呼伦贝尔大草是中国最大的草原,加上鲜花,牛群,羊群,骏马,蒙古包………真的风景如画,让人心醉!
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16岁就在鄂伦春自治旗工作,到现在也忘不掉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呼伦贝尔给我的印象是人杰地灵。
说她人杰,黑龙江作协主席迟子建就来自于鄂伦春自治旗地域内的加格达奇,特别是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热情介绍了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少数民族的故事。还有她的《寒夜生花》,更是描绘出呼伦贝尔的寒冷。说她地灵,她又是鲜卑人和锡伯人的发祥地。
在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人们发现洞西壁上刻有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祝文》,这个仅仅201个字的隶书《祝文》正好和《魏书》记载一致。《魏书》曰:“凿石为祖宗之庙。卑石室”。鲜卑人是北方古老少数民族,早年生活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大兴安岭,后来强大,建立北魏政权入主中原 。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呼伦贝尔是自己的根,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出生在山西,但他仍然不忘遥远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远祖的故乡。
上世纪60年代末,国家在鄂伦春自治旗的布苏里,修建国防工程,本人曾经参加了当年建设。现在已经变成国防教育基地,每年都接待无数的游人。
所以,说呼伦贝尔人杰地灵一点都不为过,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呼伦贝尔。
祖国边陲呼伦贝尔我的家乡,呼伦贝尔面积辽阔有草原牧区林区,我生活在林城牙克石有林区小北京之称,我爱我的家乡无论走到哪都要回到家乡,这里有太多的留恋大兴安岭林师美术专业毕业做一名教师把最美的年华奉献给家乡 !这里有很多特产牛羊肉,白鱼,山野菜,都柿,牙格达 ,紫布劳吉, 高粱果,羊奶子,天然的氧吧纯净的山泉水!物价不高避暑圣地!
呼伦贝尔,一个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学家称其为历史的后院,直到如今也还是祖国最北的边疆。这里始终以大草原为依托,以旅游业为主,草原文化远播国内外,近些年又陆续开发了冬季旅游项目,相信深耕几载定成为呼伦贝尔新名片。这里社会治安还是不错的,百姓安居乐业,心态平和,民族合谐共生,生活都不是节奏很快,享受慢生活。这里漫长的冬季,取暖期要7个月,夏季最好的时候是7、8月份,时间虽短暂,但是蓝天绿草很迷人。业余文化生活就谈不上太丰富了,人们下班回家,年轻人好象吃吃饭、唱唱歌,也就是这些吧?
这就是我眼中,生活了50多年的家乡一一呼伦贝尔。
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才知道什么叫心旷神怡!微风吹过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尘不染、白云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呼伦湖、贝尔湖面,远处成群结队的牛群羊群,在绿油油的草原上悠闲地吃着草,不远处的白色蒙古包里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这一切就是一幅无法用语音表述的优美画卷!这一切令我无法忘怀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拉尔渔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拉尔渔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