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玉米杀菌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玉米杀菌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玉米杀菌剂有戊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粉唑醇、高效烯唑醇等药物。
戊唑醇:属于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既具有杀菌活性,又能促进作物生长,被作物吸收后会转移至其它部位。
三唑醇:是一种广谱内吸性种子处理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防治效果。
三唑酮: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圆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1、戊唑醇
(1)该药物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内吸活性和保护、治疗作用。使用后可快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向顶部及其他部位转移。
(2)该药物既具有杀菌活性,又能促进作物生长,使用后可促使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增加有效分蘖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三唑醇
(1)该药物是一种广谱内吸性种子处理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赤霉素、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细胞分裂速率。
(2)该药物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在新生组织中稳定运输,但在老化、木本组织中输导不稳定。
(3)该药物适用于防治麦类黑穗病、白粉病、锈病,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的丝黑穗病。
如玉米锈病,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玉米顶腐病,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春雷王铜,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喹啉铜,或氢氧化铜,或氧化亚铜,或氧氯化铜,或甲霜铜,或络氨铜,或松脂酸铜等进行防治。
杀菌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玉米病害类型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玉米穗腐病,常用的杀菌剂有甲基硫菌灵、克白菌唑、异噁唑酮等;对于玉米赤霉病,可以使用甲氧基乐果、硫酸锌等;对于玉米叶斑病,建议采用环氧菊酯类杀菌剂
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除了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外,还应注意合理施药,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并配合其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吡唑醚菌酯具有保护、 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玉米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比如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炭疽病、锈病、褐斑病、叶斑病等,喷施吡唑醚菌酯具有不错的防效,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随着多菌灵、百菌清等常见药剂多年的使用,在不少玉米种植区,防效已大大降低,虽然价格便宜,但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即使加量使用,防效也有限。
而吡唑醚菌酯能大大缓解上述现象,如果种植户多年使用的都是多菌灵、百菌清等,可以更换吡唑醚菌酯试试
一些常用的玉米杀菌剂包括:
1. 三唑类杀菌剂(Triazole fungicides):例如环菌唑(Tebuconazole),环丙沙星(Prothioconazole),甲基硫菌灵(Metconazole)等。三唑类杀菌剂广谱应用于控制多种玉米病害,如叶斑病、锈病和穗腐病等。
2. 二唑类杀菌剂(Diazole fungicides):例如苯醚甲环唑(Penconazole),三氟氯环唑(Fluoxastrobin),环菌酮(Cyproconazole)等。二唑类杀菌剂对玉米叶斑病和锈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3. 亚氨基甲基菌灵(Azoxystrobin):它属于喹啉酮类杀菌剂,对叶斑病和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 氟吡呋酮(Flutriafol):它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主要用于控制玉米叶斑病、锈病等。
请注意,在使用任何农药之前,务必阅读并遵守产品标签上的说明和使用建议,并遵循当地农业部门的建议和法规。此外,合理轮作、良好的田间管理和选用抗病品种也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玉米杀菌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玉米杀菌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