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玉米是什么季节的产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玉米是什么季节的产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秋季或者夏季
一般在8-10月,各地不一致。河北省夏播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成熟,春播一般在9月初至9月中旬。玉米种植分春播和夏播,北方主要是春播,主指辽宁、吉林、黑龙江及河北的北部等,其他地方基本以夏播同时也有春播,北方玉米成熟期一般在9月15日—9月23日,南方多为10月中旬以后。
一般大部分的玉米品种,都是在秋季成熟收获;因为玉米是耐热耐旱的农作物,夏季是生长的旺季,秋季是成熟收获季节;不过现在有许多杂交玉米,利用保护地种植,一年四季都会有玉米。
玉米在秋季成熟。
主要集中在8-10月,当然不同地区肯定不一样,以河北为例,它们是夏播的玉米,所以成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中,要是春播的话成熟可能就在9月初,全国的玉米基本都是春夏两种,北方主要以春播为主,
玉米原产美洲,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
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分别是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至我国甘肃,然后流传到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至云南,然后流传到川黔;以及东南海路由东南亚至沿海闽广等省,然后向内地扩展。
从明中叶到清乾隆前,这近两百年时间里玉米仅限于在我国个别省份小范围种植,尚处于被大众认识阶段。乾隆中期到嘉庆、道光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时期,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玉米的广泛适应性和高产意义,纷纷种植。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普遍栽培,其中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清后期到民国年间,除了南方各省山区玉米栽培深入发展之外,华北平原玉米种植进入大发展阶段,玉米代替了旧有传统低产作物的一部分面积,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清代玉米传播,大多先在山地丘陵地区栽培,然后渐及平原地区;先在不发达地区,后发达地区;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清代玉米集中产区是中部的陕鄂川湘桂山区、西南的黔滇山区、东南的皖浙赣部分山区,华北和东北的玉米集中区主要在清后期至民国年间形成。
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
玉米,原产美洲。
航海大发现之后,随着欧洲殖民者在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活动,逐步传入中国。
有的文献认为阿拉伯商人经过中亚将玉米传入中国,有的文献认为玉米随着欧洲人的海船从华南(广西、广东)传入,但时间大致基本上都在明朝中期之后(最早见于1531年)。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6世纪时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
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之一。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玉米是什么季节的产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玉米是什么季节的产物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