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水稻产量,古代水稻产量每亩多少斤

水稻2025-04-07 09:19:0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水稻产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古代水稻产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水稻亩产多少?

看时代,看地方, 明清南方水田水稻亩产三四百斤算高产(亩产2石多) 北方旱地亩产一两百斤(一石多)。 以上还是未加工的谷子,加工后重量还要少点。

古代水稻产量,古代水稻产量每亩多少斤

大学时男生打饭一顿一般3两,但是古代辅食少,肉更少,全靠粮食吃饱,还要干体力活,消耗大,所以不是现在人的饭量能比的。

大致估算古代一个成年人一天耗粮2斤应该能吃比较饱,1斤应该是勉强苟活。 所以一年要365斤到730斤。 就是南方高产水田两亩,北方旱地差不多5亩。  

古代的稻谷,小麦一般亩产能达到多少公斤?

两棵稻谷之间一般地块行距30―33厘米,穴距13厘米左右,每亩1.6―1.8万穴,每穴2―3苗为宜。在高产田里,穴距可以密到8厘米左右。

  稻谷每造亩产大多是在400-800斤,高产的可以超过千斤,年产大多是在800-2000斤。在古代稻谷的亩产非常低,一般不会超过200斤。

在古代,一亩地能出产多少斤米?

你算问对人了,明朝是南方平均水稻一年亩产五百斤,还告诉你宋朝以前北方亩产粮食二百五十斤(二年三熟)也就是年亩产三百七十五斤,宋朝之后北方气候变冷,生态破坏,产量降低.故宋朝以后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清朝时亩产上升原因是推广了玉米和番薯.

古代有多年生水稻吗?

古代没有多年生水稻。

多年生稻是种一次可以连续收割二次、三次,甚至两年、三年,实现多年生长的水稻。

多年生稻是利用具有地下茎生物学特性的多年生长雄野生稻为父本与一年生栽培水稻为母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结合地下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的创新型水稻品种。

有的。

从春秋战国的亩产几十公斤,到唐朝的亩产上百公斤,再到明清两朝的亩产几百公斤,直到今天的超级杂交稻亩产上千公斤,说明稻子的产量越来越高,也说明中国人民对稻子的驯化工作越做越好。

一般古代一亩地出多少粮食?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亩产不断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据李悝对战国初年魏国农产量的估计,一亩地普通年景可产粟一石半,折今亩产九斗。据《史记·河渠书》记载:凡受郑国渠水灌溉的土地,每亩可收一钟。一钟是六石四斗,折今亩产三石八斗四升。到了汉朝时亩产3石(折合今量281市斤)粟,是汉代文献公认的;考虑到复种的因素,亩产 3.33石的产量也是有的;南方耕作粗放,水稻亩产在2.77石,也是合理的。而唐朝时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汉代并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粮食亩产比汉代有较在幅度的增长.反映唐代粮食亩产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条:  (1)《通鉴》说:“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亩产约1石.  (2)《新唐书·食货志》载:“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募人为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垦田三千八百五十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由此材料计算,屯田者共耕田1950顷,合亩产为1.025石.  (3)《新唐书·崔弘礼传》说,崔弘礼“迁河阳节度使,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于秦渠下辟荒田二百顷,岁收粟二万斛”.平均亩产也是1石.  吴慧说,唐1石相当于汉3石.唐亩产1石折合汉古3.818石.  (4)《新唐书·食货志》说:“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地主收租率十分之五,租1石,亩产当为2石.这是京畿良田.  (5)李翱《平赋书》说:“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吴慧说,唐量亩产1石合汉量3.81石,再考虑到种豆等因素,与汉一样,打九四折,折合汉量为亩产3.75石,折合今市制为亩产334斤.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水稻产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水稻产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