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枯心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稻枯心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稻二化螟最佳防治时间在初夏7月份,因为5~6月份水稻二化螟将卵产在叶肖鞘或叶尖背面,6月末~7月中旬在虫卵孵化期最脆弱,7月份以后己蛀入水稻茎杆中,灭杀难度极大。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一种是二化螟,以幼虫为害叶鞘和茎杆,造成枯鞘和枯心;另一种是三化螟,以幼虫钻蛀茎杆,造成枯心,严重时成团枯死。一般减产4-5%,重者减产10%以上
防治钻心虫的药剂主要有: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双、毒死蜱、甲氧虫酰肼等单剂,以上药剂,在不同的区域,使用效果也会有差别,常见原因就是钻心虫的抗性过大,导致杀虫剂喷施过后,防效很差,但也有防效比较好的情况
一、枯心苗,在苗期和分蘖期从茎部蛀入,咬断茎内组织,使心叶卷缩,枯萎而死,形成“枯心苗”。
二、枯鞘,二化螟的初孵初虫有群集叶鞘取食为害的习性,会使叶鞘外面显出渍状黄斑,后枯干,形成“枯鞘”。
三、白鞘斑,大螟卵产在叶鞘内侧。孵化后,幼虫群集取食叶肉留表皮,首先形成白斑(多在叶鞘上半部)四周呈水渍状,稍变为黄褐色。
四、枯孕穗,在孕穗初期侵入穗中,致使穗部不能抽出,造成“枯孕穗”。
五、白穗,钻心虫在水稻孕穗末期或抽穗初期侵入,并在抽穗节基部取食,造成穗部干枯,形成“白穗”。
可以用。水稻钻心虫往往发生在五六月份的时候,这时候,水稻即将孕穗,防治效果非常好。如果防治不及时,水稻已经抽穗了,钻心虫已经发生成害,仍然药用农药喷洒治疗,以减少损失。可用农药卤苯甲酰胺或乙虱螨脲等,按1:500的比例稀释口喷洒水稻,两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一周时间,能有效治的钻心虫。
水稻暝虫俗称钻心虫,在水稻上发生最多也最普遍的是二化暝、三化暝、大暝。那么水稻种植过程中,二化暝、三化暝、钻心虫会直接危害到水稻产量,应该怎么样彻底杜绝?
二化暝对水稻的危害:二化螟主要是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首先钻入叶梢,造成叶梢枯萎,最后变为枯心苗,在水稻孕穗期会导致孕穗呈死状,即不能抽穗及时能抽穗,抽出的穗也不能散开,变成白穗,最终造成水稻减产。
三化暝对水稻的危害:三化暝为单食性虫害,只危害水稻,危害作用于二化螟不相上下,但是在水稻黄熟期会使植株呈“虫伤株”,即外表和普通水稻没有差别,但是会造成大量水稻颗粒干扁,即瘪谷,最终也会使水稻产量质量大减,危害严重。
水稻暝虫防治:对于水稻暝虫的防治要根据暝虫发生规律和水稻种植制度,生长情况来采取合理措施。首先加强水肥管理,增施农家肥、硅肥,提高水稻长势和抗病能力;前期发现病害株可及时拔除;化学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和破口期是防治重点。可用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以每亩16克兑水喷洒防治。
水稻种植过程中遭受钻心虫危害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钻心虫是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螟虫的统称。
钻心虫以幼虫钻蛀为害造成水稻枯心苗、枯孕穗、白穗、虫伤株及相应的枯心团、白穗群等生物学特征。钻心虫危害严重的稻田出现一片片的枯死苗现象,所以被钻心虫危害严重的稻田会减产甚至绝收!
要搞好水稻种植,防治钻心虫是重要一环。而关键性的措施是进行预防。
根据最新的农业技术研究,预防钻心虫的重要方法是及时对稻田进行翻耕淹水。钻心虫的虫卵和越冬幼虫一般都躲藏在前茬的稻蔸和杂草中,在每年4月中旬,螟虫卵开始孵化生长,这个时候如果在进行早稻种植前将地进行翻耕淹水,就可以将钻心虫的幼虫淹死!
有农业科学家研究得出,像早稻田及时翻耕淹水后,早稻田在大田禾苗中调查,没有翻耕淹水的钻心虫基数多的达每亩3万多条,而及时翻耕淹水后的田出现的基数减少到3000条甚至2000条左右!能够大大减轻或防止钻心虫危害的发生,既减少了后期用农药杀灭的成本和生态影响,还直接为水稻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当水稻田进行种植时,一定要保证连片种植并确保同茬,做到及时把田地翻耕淹水,将上茬稻蔸和杂草中的幼虫淹死!否则其他未翻耕淹水田,其中稻蔸和杂草躲藏的孵化幼虫同样会迁移危害!
至于在大田进行钻心虫的药物或生物学杀灭办法其他渠道有大量介绍,农民的经验已经成熟。如用诱蛾灯灭杀螟虫的蛾,可以大大减少螟虫繁殖产卵;用市场上在售的正规高效低毒农药,按照优先杀卵和幼虫的原则,关键是要根据病虫情报科学用药!兼顾治虫、降低成本和环境生态效益,确保水稻种植增产,农民增收!
欢迎不同意见留言讨论!感谢您的阅读点赞、收藏转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枯心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枯心虫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