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脱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稻脱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一种方法:用锤子和木棒
将稻谷放入一个干净的布袋子中,用锤子和木棒轻轻敲打稻谷,让稻壳逐渐脱落。需要注意的是,敲打的力度不能过大,否则会把米粒也打碎。
第二种方法:用轮胎和车轮
将稻谷放入一个大轮胎中,然后用车轮轻轻地滚动轮胎,让稻壳逐渐脱落。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大量的稻谷加工。
第三种方法:用清水浸泡
将稻谷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手轻轻搓洗,让稻壳逐渐脱落。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家庭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温不宜过高,否则容易煮熟稻米。
谷子用手工去壳的办法有两种,一种办法是手搓去壳,就是把干燥的谷子放在农家经常使用的簸萁里,手持鞋底或者是定制的搓板对谷子进行摩擦,就能把谷子的外壳去掉。
另一种办法是把晒干的谷子放在石臼里,用锤子去捣,种办法叫捣米,就能很快的去掉谷子的外壳。
2比8,用稻谷脱壳机脱壳。稻谷脱壳机借由离心力在稻谷壳脱离盘上冲撞稻谷使稻谷壳脱离稻谷。常见的脱壳机有砻谷机设备有胶辊砻谷机、砂盘砻谷机和离心砻谷机等。
例如离心砻谷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在内为旋转甩料盘,其外为固定的冲击圈。稻谷进入工作区被甩盘加速,借助离心惯性力飞向冲击圈,因受撞击而脱壳。
主要原因是大米是脱去种皮的稻谷,里面的胚胎已经失去了保护,所以不能发育成植株,种皮造到破坏的种子不会发芽。
另外加工过程把胚破坏了,没有壳体保护,在土壤里烂掉了。其实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完整的米粒是能够发芽的。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杂交的第一代就是完整的米粒。
在我小的时候,就见过靠水力带动的机械式舂米!80年代初期,农村电力还没有完全普及,在我们村就有一个靠水力冲击而带动的舂米机。是这样的,在上游围一个坝,等坝里的水满了,开闸,凭着上游水的冲力,冲击水车,水车带动舂米头在臼里面做功,就能使得米和壳剥离,然后我们就把米和糠从臼里舀出来,经过风车扇动,米就会沿着直道掉到箩筐里,而糠会从风车的尾部分离出去!
所以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古人的:像这种舂米机,是既环保,危险系数又低!
这种在80年代中后期,全部被拆除了,所以现在连一张照片都没有!太可惜了!
当年,农村在没有电没有机械的情况下,是用什么方法给稻子脱壳的呢?下面分享人力加工稻米的过程。
这里,不得不套用一句农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要小看稻子脱壳这个事,各地的采用的方法却大不相同。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用水车与臼的组合舂米,几乎不需要费力。在我们江淮丘陵地带,水是特别金贵的,所以不可能用水车舂米。稻子从脱壳到舂熟,完全是人力所为,特别的劳累费力。
我们这里给稻子脱壳有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叫“擂稻”,功能就是把稻壳“擂”下来,采用的工具就叫“擂子”。“擂子”采用黄泥巴与竹爿制作而成。“擂子”形状和规制,类似于常见的石磨,但规格比石磨大得多,直径约有65公分,下盘是固定的,高度在60~80公分之间;上盘与石磨的上盘一样是活动的,高度在50~70公分之间。擂子的上盘带有打孔的木柄,把“磨担”挂上木柄的孔,就可以用人力推拉转动上盘。上盘为锅底状,用于盛稻子。转动上盘,稻子就会进入擂子里面,稻壳就会被碾下来。稻壳又叫粗糠,可以烧火,也可以酿酒或加工酒精。
稻壳碾下来以后,与稻米是混在一起的,这时候需要用风车把稻壳吹掉,剩下的稻米叫糙米。糙米是连同米皮在一起的,吃起来口感不好,米皮还会钻腮,所以糙米还要进入第二道工序~舂熟。
舂熟需要在石臼窝中进行。我们江淮丘陵地区的臼窝,与其它地区方的臼窝也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臼窝大多都是埋在地下,用脚踏舂杆舂米,比较省力。我们这里把石臼称作“碓窝”,碓窝是完全摆放在地面上的,与碓窝组合舂米的石锤叫“碓锤”,重约30斤。糙米舂熟,就是在碓窝中进行。操作方法就是把适量的糙米放入碓窝中,然后双手握起碓锤轰击糙米,直到把糙米外层的米皮舂下来。舂下来的米皮就是米糠,我们这里叫面糠,是喂猪的精饲料,还可以榨油。
舂熟大米是一个非常耗费体力的活,一般舂米一百斤,就会累得手臂都抬不起来。
我是老牛爱遛弯,关于不用电力机械加工稻米的知识,到此就分享结束了,你们那里也是这样加工稻米的吗?欢迎各位讨论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脱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脱壳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