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基因数据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稻基因数据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天农7是粳型常规水稻。
品种来源:以龙粳20为母本,白稻8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它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00℃左右。
该品种主茎2片叶,长粒型,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0.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粒左右,千粒重7.克左右。
产量表现:2018~2019年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44.6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6.8%;2020年参加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25.0公斤,较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7.2%。
生育天数135天,
需活动积温2650℃,
主茎13片叶,
株高95cm,穗长16cm,
半直立穗型,码密粒多,平均穗粒120粒,千粒重25克,椭圆粒,米质好,出米率高,分蘖极强,活秆成熟,一般公顷产量10吨左右,高产栽培可达12吨/公顷以上,抗稻瘟病、纹枯病能力强,耐冷性好,结实率高,抗盐碱能力突出,茎秆韧性好,抗倒能力强。
吉洋132审定编号:吉审稻20220046
吉洋132,生育期135.0天,需≥10℃活动积温2700℃左右,属中熟粳型优质水稻品种。株型紧凑,株高121.7厘米,茎叶绿色,分蘖力强,公顷有效穗数307.5万穗。穗长19.1厘米,偏散穗型,平均每穗粒数125.7粒,结实率85.5%。谷粒椭圆形,颖壳黄色,无芒,千粒重24.1克。人工接种和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叶瘟和纹枯病,中感苗瘟,感穗瘟。
白稻8水稻种子是由白稻5号为母本,北稻2号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适宜在黑龙江省大于10℃,且活动积温在2450℃区域种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4天左右,该品种主茎12片叶,长粒型,株高97厘米左右,穗长19.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2粒左右,千粒重27.0克左右。
遥感为什么能进农作物估产呢?对广大区域的农作物估产,当然无法去称斤计两。遥感农作物估产,需要知道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通过对地遥感技术,根据国家农业土地利用数据库,来测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的长势,特别是评估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掌握以上数据后,通过经过验证的预测模型,就可以估算农作物的单位产量,进而对一个地区或全国农作物总产量进行估算。
任何物质都有光谱反射或辐射特性,农作物也不例外。只要把光谱细分到能够反映小麦长势的三个主要因子,即叶绿素、蛋白质、水分的波段上,收集其遥感信息,再根据叶绿素、蛋白质、水分三个主要因子对小麦长势的贡献大小,采用线性组合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小麦长势函数。对小麦长势函数进行分级评价,分出三六九等,最终就可以得到小麦长势结果。
(摘自《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探秘太空》)
遥感为什么能进农作物估产呢?对广大区域的农作物估产,当然无法去称斤计两。遥感农作物估产,需要知道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通过对地遥感技术,根据国家农业土地利用数据库,来测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的长势,特别是评估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掌握以上数据后,通过经过验证的预测模型,就可以估算农作物的单位产量,进而对一个地区或全国农作物总产量进行估算。
那么,遥感器是如何感知农作物长势的呢?以下以主要农作物小麦为例进行说明。
任何物质都有光谱反射或辐射特性,农作物也不例外。只要把光谱细分到能够反映小麦长势的三个主要因子,即叶绿素、蛋白质、水分的波段上,收集其遥感信息,再根据叶绿素、蛋白质、水分三个主要因子对小麦长势的贡献大小,采用线性组合方法,就可以计算出小麦长势函数。对小麦长势函数进行分级评价,分出三六九等,最终就可以得到小麦长势结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基因数据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基因数据库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