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细条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稻细条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生黄单胞杆菌稻细条斑致病变种引起、发生在水稻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病株叶面初期表现为细小水渍状短条斑,逐渐发展成纵条斑,对光观察呈半透明;严重时全叶枯黄,甚至呈红褐色 。
细条病、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
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
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
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
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
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Fang,Ren,Chu,Faan,Wu)Swings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属黄单胞杆菌属细菌。
今年由于天气原因,整个7月份都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对水稻特别是一季中稻的生长极为不利,造成田间病害严重,病害种类多且叠加发生,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目前来看田间主要病害有细菌性条斑病、赤枯病、稻瘟病。那我们如何去辨认及防治这些病害呢?
一、细条病全称细菌性条斑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染性强、速度快、危害大等特点。
这种病害在很多地方近三年来普遍发生,由于它是检疫性病害,所以种子在调运过程中需要检疫,所以种子带菌概率很小。一般是田间菌源感染为主。田间有菌源的田块,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田间湿度大,而且叶片相互摩擦的过程中造成伤口,病菌就随伤口侵入,叶片感染以后颜色变黄褐色,表面有菌脓,用手捏有粘性,遇风、露水、雾能很快传染整块田及周围田块。
防治:可用氯溴异氰尿酸、喹啉酮、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噻唑锌、春雷霉素等药剂加上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注意:(1)喷雾时能不下田就不下田,以免菌脓附着在人身上传播给没感染的水稻。如果下田喷雾要先喷没感染的水稻,然后再喷感染的水稻,减少感染的机会。
(2)水稻在扬花授粉时不能使用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因为他们属于无机铜,属于重金属杀菌剂,对授粉有影响,容易产生药害。
二、赤枯病的辨别及预防。
赤枯病在生产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缺钾型赤枯病。
属于生理型的,一般在水稻分蘖前开始发病,发病后整颗稻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少,叶片软弱披垂下来,产生赤褐色的斑点,严重时枯死。拔起病株可发现根系黄褐色,根系短、根少。一般发生在沙土田或漏水田。
预防:增施氯化钾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预防及改善。
2、缺磷型赤枯病。
这种也属于生理型的。一般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发生,但过段时间能自行恢复过来。但在孕穗期会复发。开始的时候叶尖有褐色斑点,逐渐干枯。拔起秧苗发现根系黄褐色为主,掺杂有黑根和烂根。主要发生在漏水田。
预防:底肥要用复合肥,可以前期增施过磷酸钙。
3、中毒型赤枯病。
这种情况发生最普遍。田块长期浸水,土壤通透性能差,而且近年来秸秆还田不彻底,不能完全腐熟,所以秧苗栽下去后根系悬浮在秸秆上,不能扎进土中,造成根系少,加上秸秆在田中高温的时候发酵产生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是水稻根系中毒。
预防:(1)还田秸秆必须深埋30公分以下。 (2)秸秆还田每亩多用3.5-4公斤尿素,秸秆腐熟需要消耗氮素。
(3)深翻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发病田块立即排水。
三、稻瘟病的辨别与防治。
稻瘟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田间有叶瘟和穗茎瘟危害最严重。今年7月份连阴雨,温度25-28度,湿度大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叶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稻瘟病病斑灰白色,发病初期有墨绿色小点,然后逐渐变软腐烂。叶片病斑后面有灰霉。急性稻瘟病危害大,是水稻病害大流行的先锋。
慢性稻瘟病病斑红褐色,有点像铁锈的颜色,病斑形状枣核状,即两头尖中间椭圆。
穗颈瘟是水稻的癌症,一旦发生很难治愈。穗颈瘟发病部位在稻穗和茎杆的结合部,发病初期是墨绿色小点,此时防治能救过来,但很难发现。所以我们在田中能看到的穗颈瘟已经是发病中期或晚期了,基本无救。此时病斑变黑,干枯,所以不能吸收药剂,所以难治愈。有的发病造成白穗或稻穗直接掉了,造成极大损失。
防治措施:(1)水稻分蘖末期施药时可以配三 环唑预防。
(2)水稻孕穗圆杆时用三环唑预防。如齐穗遇连阴雨还需再防一遍。
(3)如果已经发生可以选用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三环唑、稻瘟酰胺+三环唑等来防治,喷药时最好加点磷酸二氢钾促进尽快恢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细条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细条病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