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杂交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稻杂交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杂交稻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具有杂种优势的子一代组合。与基因型为纯合的常规水稻不同,杂交稻的基因型是杂合的,其细胞质来源于母本,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
由于杂种F1代个体间的基因相同,因此,群体性状整齐一致,可作为生产用种。
而从F2代起,由于基因分离,会出现株高、抽穗期、分蘖力、穗型、粒型和米质等性状分离,导致优势减退,产量下降,不能继续作种子使用。
所以,杂交稻需要每年进行生产性制种,以获得足够的杂种一代种子,满足生产需要。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过程较为复杂,以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过程为例: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要具有可以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以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交过程即把浸种、催芽的稻种直接播到地里,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蘖一直到成熟。
要严格做到土地平整无杂草、排灌顺畅、不积水。要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良种,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工作,在催芽过程中,也应掌握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和适时换气。直播栽培是将种子直接播入大田,播种要均匀,播后要埋芽。
扩展资料
1917年,日本学者发现了野生水稻雄性不育。
1926年,美国农学家琼斯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理论。
在1963年,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ll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1968年,日本科学家新城长友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一系列诸如赶粉等等杂交水稻育种新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基于“三系法”配套育种。但是无论是Henry Beachell还是新城长友,其方案都存在着某些缺陷(不能稳产),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使得水稻杂交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1958年大跃进中,中国就由农技人员与农民相结合,普遍开展了各种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试验。
1981年,“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发明特等奖,获奖人排名为:袁隆平、颜龙安、张先程、李必湖等。袁隆平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不同品种水稻杂交后产生的新品种,在经过人工筛选后,最终可以得到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优良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具体优势如下:
1、杂交水稻的单位产量要比常规水稻高出20%左右。
2、杂交水稻的根系较为发达,在土层中分布广而深,能够增强水稻吸收水肥的能力,从而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同时可以保证地上部分的茎秆粗壮,增强水稻的分蘖能力,再生能力,抗倒伏能力。
3、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每穗的穗粒数大约为150粒,而常规水稻的穗粒数一般为80粒左右。
4、杂交水稻的适应能力较强,山区,丘陵区,平原地区,肥田,瘦田均可以进行种植。
5、杂交水稻的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为9.5-10.5%(高出常规水稻1-2%),脂肪含量为2.6-2.8%(高出常规水稻0.5%)。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杂交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杂交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