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实习报告,水稻实践报告

水稻2025-04-28 04:49:05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实习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稻实习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临沂水稻主产区?

临沂水稻田是有历史的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临沂农业学校(临沂大学的前身)上学,去临沂水稻研究所实习。临沂的水稻是高品质水稻的代表。包括相邻的郯城县、临沭县都有水稻种植和研究机构。目前水稻主产区是临沂的河东区了。

水稻实习报告,水稻实践报告

关于水稻栽培,盐碱地秧田和大田管理的技术,大家了解吗?

谢谢悟空邀请: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水稻也是我国重要出产地之一。

盐碱地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宽阔,仅黑龙江盐碱耕地面积大约占700万亩,多么庞大的数据。可想而知,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也是当务之急,受到人们极其关注和重视。

由于盐碱地具有pH值高、碱性强、通透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养分释放缓慢和土壤基础肥力差等缺陷,对种植水稻产生诸多不利因素。为了解决这难题,人们经过细心实验和研究,多年实践,终于解开这道难题。

人们精选耐盐碱适应的品种,取得明显理想效果。例如:绥梗、东农415等等品种,它们对盐碱地适应能力强,抵抗力好,生长禾苗枝叶旺盛,抗逆性强,而具有产量高等特点。

首先,我们育苗前要做好有机肥的准备工作,预备足够农家腐熟粪肥,最好育苗地选择也要选在盐碱地带,培育粗壮秧苗。

由于不同地区对育苗要求各不相同,对要求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因地制宜,论势而行,但不管选择什么地带育苗,都要施满足够的低肥起到培肥作用,提高土壤其础能力。

盐碱地稻田,具有解冻偏晚,插秧期短,返渠时间长等特点,种植的时候掌握好温度是最重要的,不宜过长也不能太晚,温度稳定在31度是最佳插秧时期,密度根据当地气候和产量条件而定。

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恶劣盐碱地生长很少患普通水稻常见的病虫害,基本上不需要多少农药,是天然有机食品。

除此之外,盐碱地水稻还要一个重要意义,大力推广种植可以改良盐碱地逐渐转变成粮田,达到更理想的种植效果。

大田管理相对来说容易些,比狭窄田块省力、省事得多,没有复杂的操作程序,一气呵成,是农民致富的黄金宝地。

以上是我提出的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謝謝邀请。有很多农户的地块属于盐碱地,在没有更多选择的情况下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如果管理办法得当,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种植水稻实际过程当中的预到的问题跟大家说一下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1育苗

育苗土最好选择没有种植过植物的土或者是前茬种植玉米的土,实在要选择前茬种植大豆地块上的土,必须要了解大豆地农药使用的情况使用过普施特和豆磺龙的大豆地,是决不能当做苗床土的

用来配置苗床营养土的调酸壮秧记一定要选择大厂家的,我自己用过的苗必壮还是比较不错,每家农资商店都会根据不同的土质来销售适合当地的农资产品

.2大田整地和底肥配置

确认自己的本田属于盐碱性的地块,选用底肥的时候最好以辅熟的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方案。

每亩地可按照腐熟的农家肥1500至2千公斤。农家肥可以结合在水耙田之前施入,结合耙地完成农家肥施肥作业。

化肥可以选择偏酸性的水稻专用复合肥,由于是盐碱性的本田,可以选择结合耙地洗田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可以间隔2到3天进行洗田。

第二次洗田之后用人工撒播的方式施入复合肥,之所以这样做是尽量减少肥料随着洗田的水流失,争取肥料在水田里利用率最大化

.3插秧

无论是机械插秧还是人工插秧,盐碱田要比正常本田增加插秧棵数,原因是盐碱田分蘖能力能力比较差,全靠主栽株数取得产量,所以,插秧株数一定要保证在10至15棵左右

.4盐碱田后期管理

插秧以后一定要采取全程浅水层管理,尽量少晒田或者不晒田,因为晒田很容易形成土层表面盐碱层爆皮,不但不能很好的让水稻进行分蘖,反而因为盐碱层的形成让水稻苗增加枯干和得病的机会,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常年不断水。

总而言之,种植水稻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无论是正常的地块还是盐碱性比较重的的地块,都要因地制宜,更需要有自己的科学的一套管理方法,任何事情都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才能在你的技术范围之内取得较好的成果。

我是三姐,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自己小小的建议,希望有经验的老师和朋友们,介绍你们自己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都很高,土温比较低,这种情况下种植水稻首先要注重品种上的选择,应当选择耐盐碱的水稻品种。

育苗

盐碱地会出现反盐现象,直接育秧易导致秧苗发生立枯病而死苗,所以育苗最好采用营养钵或抛秧盘育苗,育苗基质需自己调配,可选用含盐量低的田园土混合腐熟有机肥,调节PH值至4.5~5.5之间,敌克松进行机制消毒。

秧苗移栽

盐碱地大田结合翻耕施入有机肥30t/hm2再进行精细耕整,盐碱重的田块还需进行压沙处理,压沙厚度一般为5~10cm,在秧苗移栽前需灌水2~3次进行泡田洗盐,待气温稳定在15℃时进行秧苗移栽,密度为30cm×13~14cm。

大田管理

(1)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机肥和高效复合肥为主,少施多餐的原则

(2)水分管理:盐碱地晒田会出现反盐的现象,对水稻危害很大,所以盐碱种植水稻不需要晒田,每3~5天需换一次水,全生育期的灌水模式为“浅-深-浅”,即插秧-分蘖末期保持1~3cm的水层,拔节期-乳熟期保持6~8cm水层,乳熟期后期-成熟期保持2~3cm的水层。

盐碱地培育水稻秧苗以及移栽后的管理技术与常规的水稻育秧、栽培有很大的区别。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盐碱地的盐碱特性,需要一些手段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对水稻的不利影响。

1、育秧。育秧的一个关键过程就是调节床土的PH值,床土的PH值在4.5-5.5这个区间时是最适宜秧苗生长的,也是防治立枯病、绵腐病较为有利的PH区间。但是盐碱地的土壤由于土壤的盐碱过重,不利于水稻秧苗的生长。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壮秧剂以及其他的一些酸剂将床土调整到4.5-5.5的PH区间。一般来说,在盐碱地的条件下,单独依靠壮秧剂是不能达到调节土壤酸碱性的,就需要在施用一些固体或者液体的浓硫酸将床土调整到PH4.5-5.5这个区间。而且,在水稻育秧期间,可能需要调整苗床酸度3次以上才能保证整个育秧季期间秧苗对酸性床土的需求。

2、大田管理。大田管理与常规稻田也有一些区别,除了在调整土壤酸度方面就是水分管理了。盐碱地在移栽之前也需要水整地,但是在水整地的同时也有一个过程,也是土壤调酸。利用固体或者液体的浓硫酸或者其他的酸性较强的酸计,将土壤PH调整到7或者7以下。之所以是调整到7,就是因为盐碱地调酸只能调节表层土壤的酸碱性,深层土壤以及地下水中的盐碱成分是没有能力调节的。而且,直至移栽前的时间段,田面不能缺水,水也是能将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压在田面以下的重要手段。

移栽之后,仍然需要定期的监测土壤及水层的酸碱性。如果PH超过7,就需要继续调酸。同时,田面还是不能缺水,也不能晒田、晾田。一旦田面缺水,地下的盐碱成分就会随着土壤的空隙利用虹吸作用再次返回地表,使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加重,造成水稻的倒伏等情况的发生。所以,移栽之后的盐碱地地块,坚决不能排水。

3、肥料管理。盐碱地由于盐碱成分的存在,对有机肥、农家肥的肥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盐碱地对我们常规使用的酸性肥料的肥料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较为典型的就是尿素、硫酸铵等氮肥。所以,为了保证肥料效应,尽量选择在施肥之前调整一下田面土壤和水分的酸碱性,减少盐碱对肥料效应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重点讲解下盐碱地育秧和盐碱地大田高产管理方法,因篇幅和时间关系,就给大家讲重点,供参考。

盐城地对水稻育秧和大田栽培是致命的,可造成育秧失败,就是插上秧田也容易不生根造成枯死,为此,素有天下第一米的河南原阳摸索出了一套管理盐碱地的好方法。秧田管理,冬前或早春翻耕晒田,尽量选则盐碱土壤轻的田块,春稻4月中下旬育苗,麦茬稻5月1日后育苗,秧龄4O一45天,壮秧标准是稀播培首弹性带孽苗,黄中带绿较佳。按苗床要求打哇整地,施足优质猪鸡粪作底肥,首先灌水排水洗碱,之后将水稻专用调酸育苗肥撒上调酸处理土壤,每分地约8公斤左右,若没有育苗肥,可用工业硫酸调至百分之十浓度对秧田泼撒,然后灌既排水进行育苗准备。水稻需吸收自身百分之四五十水份才能发芽,低温约12度一一一高温约4o度都能发芽,二十至三五度温度是发芽最佳期。

大田管理,施足底肥,对盐碱化严重地块采用灌泡排,再灌再排反复进行二到三次洗碱,然后再次灌足水浸泡大田,尽量晚插秧,减轻盐碱危害,无论人I插秧还是机械插秧,盐碱地要比正常地块多插三分之一的秧苗,因为盐碱影响根系发育和分孽。亩插量保持2.5一一3万穴,每株6到8棵壮秧,插秧深度约三至三点五厘米,株行距三拾三厘米和八厘米,增株扩行。达到通风透完防倒的目的,六月底插秧结束,只要管理得当,亩产量可达六百公斤以上。

水肥管理,活水灌溉冲碱,整个生育期保水3一一8公分,以水压盐碱,返青肥尽量选酸性化肥,比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钾。也可用偏酸性水稻专用复合肥,防止因盐碱适造成大田秧苗枯死,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虫和纵卷叶螟的危害,十月上旬收获。

本篇幅是针对盐碱地块,非盐碱地应结合浅分孽,灌排晒田的管理方法,促分孽,多生根,防倒控旺的管理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实习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实习报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