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

水稻2024-12-04 20:07: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是怎样的?

1.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规程

制作母本。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

2.

“三系”配套。一个母本和它的两个对象,人们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点,分别起了三个名字:母本叫作不育系,两个对象,一个叫作保持系,另一个叫作恢复系,简称为“三系”。有了“三系”配套,我们就知道在生产上是怎样...

3.

繁殖后代。我们可以将繁殖来的不育系种子,保留一部分来年继续繁殖

水稻制种如何插秧?

水稻制种插秧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过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适宜水深**:在插秧前,田间应保持适宜的水深,以利于秧苗的生长。

2. **田面硬度**:田面应保持适当的硬度,以便于机械作业或人工插秧。

3. **插前三带**:插秧前要进行三项准备工作,即整地、施肥和灌水。

4. **最佳插深**:插秧的深度要适宜,一般为2-3厘米左右,以确保秧苗能够稳固生长。

5. **适龄壮秧**:选择健康、适龄的秧苗进行插秧,以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6. **合理密植**:根据水稻品种的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

7. **科学灌溉**:插秧后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

8. **早施蘖肥**:为了促进秧苗早期分蘖,应及时施加蘖肥。

9. **及时防虫**:注意田间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秧苗健康生长。

10. **适时抢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插秧,以免错过最佳生长期。

11. **插满插严**:确保每个穴都插满秧苗,并且插得严密,以保证稻田的均匀生长。

12. **按序插秧**:无论是机械插秧还是人工插秧,都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以保证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2022杂交水稻制种品种有哪些?

2022年水稻杂交品种有24个

早籼稻5个:中早39、甬籼15、中嘉早17、中组143、中组18;

常规晚粳稻8个:浙粳99、秀水14、秀水121、嘉67、浙辐粳83、浙粳96、宁84、嘉禾247。

杂交晚稻11个:甬优1540、甬优15、甬优7850、嘉丰优2号、浙优18、浙粳优1578、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春优927、旱优73。

2、温州市2022年“五优联动”中晚稻品种

泰两优217、泰两优1332、中浙优8号、甬优15、嘉科优11、嘉丰优2号、华浙优261(自试品种)、泰两优1413(自试品种)。

3、2022年丽水市水稻主导品种

早稻为中早39、中组143,杂交晚稻为甬优1540、甬优15、嘉丰优2号、中浙优8号、华浙优1号、泰两优217、旱优73、华浙优223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创始人?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的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在不同王国用却拥有着同一个恒故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袁隆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