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由于稻瘟病的流行性、暴发性和区域性,防治上一般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或耐病品种,最好用2-3个抗病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以减少菌源;搞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晒1-2天,用泥水选种,再用1%生石灰水浸种2-3天,也可用50%多菌灵兑水浸种;施足基肥,根据苗情分期分次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灌水要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分蘖后期适时搁田,以促进稻株健壮,增强抗病力。
(2)药剂防治方法
稻瘟病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勤检查,查到发病中心后及时用40%硫环唑悬浮剂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本田水稻返青后勤查,当叶瘟病株率达3%时40%硫环唑悬浮剂或50%异稻瘟净乳油兑水喷雾,以后视病情发展和天气变化隔6-7天再喷药1次,叶瘟病的防治应着眼于保护易感染的分蘖盛期; 穗颈瘟应在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40%硫环唑悬浮剂喷雾防治。
(1)种子处理。水稻种子应选自无病田或轻病田留选。
(2)抗病品种的选择。抗病品种的选择是控制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也是综合防治的关键措施。
(3)加强种植管理。确保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水稻健康生长,配合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稻瘟病的环境条件。
(4)适时喷药。稻瘟病的化学防治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稻瘟病防治,与气候条件相结合,应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如果在孕穗期稻瘟病的发生普遍且迅速上升,特别是急性斑块的增加或叶枕瘟发病率高,水稻的稻瘟病防治应注重防治抽穗期。
另外,当天气条件有利于疾病流行时,有必要确定田间防治,做好农药防治工作...
稻瘟病防治方法:在水稻破口期和水稻齐穗期,可以抓住这两个时期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如果出现连续阴雨高温高湿天气,稻瘟病可能爆发流行,最好在第二次喷药7-10天后,每亩再喷施100毫升稻瘟灵防治1次。
水稻稻瘟病防治的农药,三环唑,稻瘟灵等药,比例一般是一千倍左右。
稻瘟病分苗瘟,叶瘟,颈瘟。一般使用稻瘟灵(富士一号),三环唑等。亩用量100g左右。
一亩田用三环唑一包,加水三十斤喷雾。或富士一号(稻瘟灵)一瓶配三十斤至六十斤水喷雾。效果较好,每次打药都用,重在预防。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由于病菌的感染程度和发病部位不同,因此有水稻苗稻瘟,水稻叶瘟,节瘟,穗颈稻瘟,水稻谷粒瘟等不同病状。水稻稻瘟病是一个笼统的名称。
稻瘟病的发生与流传跟当年的气候条件紧密相关。
比如今年在清江鹤寄居地,刚秧苗移栽活棵那段时间,地温低日照时间短,天公又不太作美,三晴两雨致水稻移栽活棵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迅速转青。
许多地块秧苗不是黑根黑头,就是不长。严重的出现生理失调而坐蔸僵苗。
后来天气逐渐好转地温升高了,秧苗开始转青分蘖。最近,清江鹤在乡下田间去走了一走,实地调查了一下今年水稻生长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田间病叶率在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间。叶瘟发病早的地块,已经出现"坐蔸"叶片焦枯现象。
与往年的同期相比,今年的稻瘟病相对来说来得早。但是,局部发病重。
终结所有稻瘟病发病原因,清江鹤认为今年稻瘟病来得早,主要是气候所致。在空气湿度饱和及温度相容的情况下,病菌侵入快,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让水稻致病。
在温度降低区又多雨多雾,更适于水稻稻瘟病的流行与传抪。
更有可笑的是,清江鹤在一地块查看病情时,有一农户看到水稻因稻瘟病坐蔸以后,还用尿素"提苗",这不是叫适得其反的奇葩作法吗。
对于稻瘟病的发生,除与栽培密度,施肥水平,种植技术管理外,品种的选择也是不可轻视的。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合理搭配种植,避免不抗病品种在某一局部区域大面积种植,极易引起稻瘟病流行。
此外,控制氮肥用量,田间保持浅水层,尽可能降低田间湿度。除去田坎边上杂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科学施肥科学施用氮磷钾肥,以提高水稻抗逆性。
最后,在田间发现稻瘟病的初始病斑以后要加强化学防治。常见的常用的药剂如稻瘟酰胺,春雷霉素,加收米,加收热必,稻瘟灵,灭稻瘟一号,异稻瘟净单剂等及稻灵戊唑,嘧菌戊唑等复配制剂,防控效果都不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