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稻褐变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水稻褐变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稻“褐变穗”主要是交链孢霉菌和附球霉菌感染。该病害田间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其症状为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称之为“褐变穗”、锈粒和黑穗,小穗轴并不坏死。并伴随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受害褐粒多数茶米、黑米率高,严重影响米质。严重时稻田远看一片黑。对水稻生育后期灌浆影响较小,产量仅下降5%左右。防治方法:在水稻孕穗期喷施3%多抗霉素80--100毫升,或50%扑海因75毫升/亩。
变黄的米粒有两种,一种叫“黄粒米”,一种叫“黄变米”,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黄粒米”是稻谷收割后因阴雨未能及时干燥,湿稻谷堆在一起被沤黄,或贮藏中通风或温度不当,稻谷发热,从而导致变黄的稻谷碾出来的大米呈黄色。
“黄粒米”变黄主要原因是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了成色反应,一般认为是稻米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等物质发生反应而产生颜色,也称为非酶褐变。“黄粒米”通常不带菌,但营养价值和品质都比白米差,而且在适宜的条件下也易污染霉菌。所以国家明确规定市场供应的大米中黄粒米不得超过2%。
“黄变米”是大米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储存过程中被多种霉菌污染,霉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大米变黄。
“黄变米”带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微生物毒素混合物,被称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研究表明,AFT对人体有明确的致癌性,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诱导畸形,降低人体或动物的免疫力,造成营养紊乱等。因此,国家对大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允许量做了严格的限定,其最大允许量为每公斤不得超过10微克,相当于一亿分之一。
“黄粒米”可以安全食用,在南方大米存放不宜超过3个月
水稻扬花期是可以打药的,只是最好避开一天中开花受精的时间段。 水稻扬花期在9时前、下午4点后施药,避开扬花期。此外需选择正确合理的药剂和肥料正确喷施。
水稻扬花和抽穗基本是同时进行,持续5-7天左右,是防治穗颈瘟、褐变穗、稻曲病、纹枯病、稻螟蛉等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结合叶面施肥,保根护叶抗高温,对水稻的稳产和高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扬花期喷药会对水稻花粉的活性和授粉质量造成影响。确实,如果用药不合理,确实对扬花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不利的影响是完全可以避开的。
至少损失率,做到1.合理施药时间,2使用合理药剂浓度,3、选择合理药剂。基本上无损失
我国是农业大国,主要粮作物就是水稻和小麦。因此农田管理是保障一年收入的基础
水稻是全国大部分地区主要的粮食植物,有绝对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培育了大量的优质品种,水稻产量不断的提高。种植后的田间管理技术决定着产量是否可以提高,如果后期管理不到位的话,可能达不到预产量,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那么水稻田间管理我们需要注意哪方面呢?
第一、施肥时期注意事项
首先在移栽前施用全年基肥,其中使用氮肥量在前年用肥的四分之一左右,使用钾肥在全年的四分之二左右。在叶片长到大约四片真叶时,为了抽发稻穗,增加粒重,保证产量及质量,应使用穗肥。在使用时,如果是高温多雨的情况,应该观察田间有无疾病发生,如果无稻瘟病等发生,就可以早施,有就需要防治后再晚施,穗肥一般是占全年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复合肥。调控肥可在生长期间出现缺肥生长不良的时候使用,不定时不定量,观察植株,发现缺失什么针对补充。
第二、水分控制注意事项
水稻整个生长期都需要大量水分。种植后苗期统一灌水一次,保持浅水量在一定时间,期间实时补充,此时基本无变化。在夏季主要生长期,拔节期,需要水分偏多,一般要达10道20厘米左右左右即可。如遇倒春寒,再次灌水需要待气温回升后,而且需要加深水层。抽穗前晾田三到四天,目的是养护根系,防止倒伏。抽穗后维持浅水层,抽穗齐了之后维持三到五厘米的水量,到固浆后停灌。
第三、病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苗期长出一定真叶后,使用加收米液剂喷叶,防治细菌性褐斑病;高温多雨季节需用R瘟酰胺悬浮剂全株喷洒防治稻瘟病发生,剑叶期前观察有无纹枯病,菌核病等疾病,有的话要使用相关农药防治;抽穗期重点防治稻颈瘟,褐变穗等疾病。水稻经常发生稻螟虫,卷叶虫,使用甲氨基喷雾茎基部防治。
水到田间管理措施主要就是以上内容,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了解到这些简单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际操作也就有了一定的帮助,那么相信一定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稻褐变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稻褐变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