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平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平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1:自然环境好,气候好,雨水充沛,草长得快。
2:畜牧经验丰富,过去英国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当作后备仓库,当英国打仗的时候,国内的畜牧业必然受影响,需要靠澳新提供肉,奶等产品。
3:新西兰山地多,平原少,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种植,而畜牧业不受地形限制。
4:畜牧业比农业成本低,新西兰地广人稀,人力资源贵,放牧1,2个人就能解决了,如果种地需要大量人力。
中东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有的地方甚至数年滴雨不下.中东在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由于中东降水稀少,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叫两河平原,是中东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所以制约中东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源。
辽河平原,该地,有耕地559万公顷,土质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此外,平原草场集中,畜牧业发达,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地区的平原由三部分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辽河平原,东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两块平原又合称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于它们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地面平坦。
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中国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平原就是“松辽平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松嫩平原”。它北起大兴安岭,南到辽东湾海边,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面积有35万平方公里。其中松嫩平原是由松花江,嫩江冲刷形成;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刷形成,辽河平原由辽河冲刷形成。他们共同组成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包括三个平原,而不是九大平原。
这三大平原分别是: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东北平原或称松辽平原(广义)、关东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地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南北长约1000千米,东西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
东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域之一,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中国总产的三分之一,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煤炭、钢铁、机械、能源、化工基地。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有大陆性和季风型气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温暖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间季风交替。7月均温21~26℃,1月均温-24~-9℃。10℃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平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平原适宜发展畜牧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