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畜牧业人居环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畜牧业人居环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质环境洁净化
①池塘水质的一般要求:
悬浮物质:人为造成的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
漂浮物质:水面不得出现明显的油膜和浮沫。
PH值:淡水PH 6.5-8.5。
②池塘水质调控
生物调控:
鱼菜共生调控,以菜净水,以鱼长菜
(3)养殖品种良种化
主养品种:选择以优质鱼类(如优质鲫鱼、草鱼、斑点叉尾鮰、团头鲂、泥鳅、翘嘴红鲌、黄颡鱼等)主养品种的选择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市场性(适销对路)、二是苗种可得性(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三是养殖可行性(适应当地池塘生态系统)。
(4)饲料投喂精细化
①饲料的选择:饲料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物理性状良好、营养成份稳定;饲料加工均匀度、饲料原料的粒度符合饲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②饲料投喂量的确定
日投饲量=鱼的平均重量×尾数×投饲率
全年投饲量=饲料系数×预计净产量;
(5)病害防治无害化
①疾病的预防
优化池塘养殖环境:在养殖的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底质、水质情况每月使用环境保护剂 1-2 次。合理放养和搭配养殖品种,保持养殖水体正常微生物丛的生态平衡,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②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
严格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
免疫接种:注射疫苗,使鱼类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⑤严禁乱用药物
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
(6)生产管理现代化
①了解当年鱼价走势,分析明年市场;
②结合本地实情,设计出鱼计划;
③放养优质鱼种,合理使用饲料;
④落实生产计划,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畜禽良种化:认真实施好畜禽良种补贴项目,加速提高良种成果转化。加快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普及猪人工授精、生态发酵床建设等健康养殖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二是养殖设施化:通过加大对规模养殖场项目扶持力度,规模养殖场设施化建设逐步规范,初步实现养殖自动化、饲料配送自动化。
三是生产规范化。在规模养殖场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推广实施产业化经营、科学化防疫、无害化处理的规范化生产技术,全面提升科学化养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防疫制度化。通过制定完善消毒制度、免疫预防制度、安全用药制度、检疫和疫病监测处置制度等,全县规模养殖场均建立了规范的防疫档案,逐步由一年两季防疫进入常态化、制度化防疫,有效地防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是粪污处理无害化。充分发挥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雨水沟、沼气池等设施,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和场区环境,同时生产有机肥,将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等有机结合起来,走立体养殖、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路子,实行互为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型、环保型养殖业,实现多级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大气污染
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养殖场排出的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经由空气传播会扩散到周边的环境中,使养殖场污染的范围扩大,危害性增强,从而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第二,当畜禽没有完全消化饲料时,特别是蛋白质类饲料,余下的养分能够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经过一系列发酵作用,产生甲胺、硫化氢、氨等带有恶臭味的有毒气体,造成大量蚊蝇滋生,污染了人类居住环境和空气环境,同时也使畜禽的生产质量受到影响。
2.土壤污染 当没有受到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污进入土壤时,有机物会被微生物进行分解,其中一部分用于改良或净化土壤,其余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进入的粪污超出了土壤自身的净化范围,会产生厌氧发酵或有机物的不完全降解,从而会造成亚硝酸盐等有害恶臭物质的产生,导致土壤成分发生变化,改变了土壤性状,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除此之外,随粪污进入土壤的铁、铜、微生物等大量物质,使土壤自身结构遭到改变或破坏,土壤相应物质比例失调,与此同时,给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动物和人的健康也十分不利。
3.水污染 在畜禽排出的粪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氮、重金属、磷等,通常养殖人员不会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经过人工冲刷和雨水后作用,畜禽粪尿会流入周围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或者渗入到地下水中。其中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使水体失去了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经过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水生生物快速生长蔓延,一旦溶氧被耗尽,水会发臭发黑,水中生物将会大量死亡,与此同时,病原微生物以水为传播媒介,造成疾病大肆扩散,严重影响了人畜健康和饮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畜牧业人居环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畜牧业人居环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