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是什么

畜牧业2025-04-19 10:53: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乡村发展畜牧业的措施?

发展畜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畜牧业适用措施:

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是什么

1 提高养殖技术,引进专业人员对传统落后的养殖场(户)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2 多举措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障供给和保护环境并重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实施“环保养殖,生态发展”的战略思想,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并将养殖业向规模化、生态化转型升级。

3 充分利用空置圈舍及养殖大棚进行其他种养项目。对于因治理环境污染而空置的圈舍及养殖大棚,当地政府部门应引导养殖户进行其他种养项目。

4 积极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及扶贫资金。

政府部门应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如用电视、广播、网络、微信公众号、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多举办法律讲座,提高人们的守法用法意识,使国家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广大养殖户知党恩、得实惠。

5 充分利用农作物秸合理利用好农作物秸秆可以走“种养结合,农牧互补,使传统农业和畜牧业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路子。农村多数农民都有喂养畜禽的习惯,应多饲养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动物。

首先要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总站总结模式后在全国推广,主要是人头减量、过程控制和全面实施。

其次,我国玉米和水稻库存比较多,现在农牧交错的镰刀湾地区只要不是玉米主产省,我们就种植牧草,规划2020年能够达到2200万亩。

第三,是大力发展草牧业,畜牧总站在全国已经搞了37个试点县,现在正有力推进。

中国栽培牧草面积?

据行业统计,2019年全国饲草种草保留面积1.5亿亩,饲草产量达到1.2亿吨,可饲喂20548万个标准羊单位。

饲草产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其健康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草学会2020年会上,记者了解到,现今我国老百姓吃的粮食中,主粮的比例逐渐降低,肉蛋奶的比例提高,而牧草就是肉蛋奶的来源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说:“我们不仅需要增产主要的粮食作物,还需要增加肉蛋奶的供应,而肉蛋奶供应增加就需要发展草牧业,因此草牧业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全世界有永久性草原面积约31.58亿公顷,人均占有草原0.64公顷。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天然草原面积3.93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1.7%,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原只有0.33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草原面积超过1亿公顷的国家有7个,分别是澳大利亚、中国、前苏联、美国、巴西、阿根廷和蒙古。

牧草面积在四大牧区,

内蒙古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额济纳戈壁,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场四分之一。

新疆,12亿亩,其中可利用7.5亿亩。

西藏,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原面积8亿亩。

青海,草原面积10.8亿亩,可利用面积5亿亩。

现有的三农体系是否能支撑中国经济实现现代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完成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近日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文件提出,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农”的稳定发展。

  “三农”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就有保障。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住农业。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只要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充足,经济社会发展就有基础支撑,我们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就有了底气。

  “三农”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就会更足。“三农”发展有没有成效,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在于农业基础地位是否打牢打实,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是否供应充足,农民能不能依靠农业获得更多更稳定的收入。农民增收直接关系到小康成色,特别是目前全国还有近300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其中多数主要依靠农业生产获取收入,已经脱贫人口的收入中,农业经营收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块。只有守好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底线,才能确保小康之年农民增收势头不减弱、趋势不逆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活力、添成色。

  二

  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短板。

  一是发展基础短板。尽管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基础并不稳固,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有很多历史欠账,农业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存在隐忧,“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二是供给结构短板。突出表现为农产品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不强,供求出现结构性错位,导致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产品“买难”与“卖难”并存。

  三是生产效率短板。我国农业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农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亦远低于二三产业。一方面,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缺资金、缺人才问题突出,要素活力不足,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良性循环格局尚未形成。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组织效率不高。我国2亿多农业经营户,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经营主体能力不强,农业机械使用不经济,规模效应不明显。此外,市场效率不高,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设施不健全,物流经营成本高,市场竞争规范性不足。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最大的短板所在,也是最大的潜力所在。加快补上基础、结构和效率短板,我国“三农”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抓好已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地生根,同时还要持续发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加快将小农户引入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决定了小农户家庭经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能不能加快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不能有效保障,小农户家庭经营十分关键。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特别是要通过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参与产业链的过程中得到合理收益、实现充分发展。

  二是营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创新价格机制亦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加有效供给,根本上取决于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当前我国优质农产品供给存在缺口,既与生产能力跟不上有关,也有农产品市场环境不优的原因。由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优质农产品不比大路货收益更高,优质不优价、达标不见效,导致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积极性。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解决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强化市场导向,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形成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

  三是着力形成乡村“人地钱技”汇聚的良性循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加快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更为关键的是要形成要素良性循环,提高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其中,人地关系又是关键。如何让进城群体能安心落户、安心发展,如何让返乡群体、工商资本等入乡创新创业,要在农村“三块地”改革(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上有更大突破,构建起基于城乡人口流动的土地权益匹配机制,增强要素流动协同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既要把当务之急的事解决好,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抓好“三农”领域的基础性工作,补齐短板,从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畜牧业与草牧业的区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