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长市畜牧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天长市畜牧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湖岭:瑞安市辖镇。1931年建镇,1949年改乡,1958年更名公社,1984年称湖屿桥镇,1992年与坑源乡合并恢复为湖岭镇。位于市西北部山区,距市区34公里,镇府驻大同村。面积31.4平方公里,人口2.2万。瑞(安)枫(岭)公路穿境。辖大同、松坦、下者、湖东、大岭洋、丁山、盘龙山、四古山、盐店、闲心寺、山前、项垟、冯岙、雅村、马车湾、新社、新垟、戊林、源口、天长、天长山、牛端头、东坑、西坑、呈岸、东坑山26个村委会和繁湖居委会。农业以水稻、麦、蕃茄为主。工业以工艺品、服装、卫生纸和牛肉焙片四大拳头产品。第三产业以饮食服务、商贸、运输为主。 湖岭镇,东接潮基乡,西连鹿木乡,西邻永安乡,北与芳庄乡接壤,地域面积31.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区,总人口2.35万。现有耕地面积6496.5亩(包括水田4534.5亩,旱地1962亩),林地面积27247亩。北面由湖芳公路经芳庄乡直通瓯海,东面有规划中的瞿湖公路经林溪乡通往瓯海,瑞枫公路东西走向穿镇而过,三十二溪、三十三溪汇成三十四溪后注入金潮港。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谷平原,生态农业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的特色加工产品为工艺品、牛肉焙片,主要的畜牧养殖品种为菜牛、本地鸡、白鸽,主要农作物品种有优质米、蔬菜、西瓜、大豆、番薯,主要的经济林品种为杨梅、马蹄笋,主要的旅游产品有龙井、新垟滩农家乐旅游。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失误:
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逐步统一的战略决策失误
从宋朝以前的历代皇帝如何统一中国的成功做法来看,长城以北是大患,秦朝有蒙恬大将守着北方,汉武帝时有卫青、霍去病等人镇守北方,唐朝李世民亲率大军征战北方。故如果不把北方先弄好,天下将不得安定。
北宋把北面战略屏障要地“燕云十六州”都还没收复,就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轻视了北方民族善骑晓射,兵贵神速,英勇善战的战斗力。致使北方铁骑顺利踏入中原,发生了“靖康之耻”这样的奇耻大辱。
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给自己挖坑
“杯酒释兵权”是把双刃剑,看似赵匡胤巩固了自己的皇权,其实是失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实际等于在自残断臂。解除将领的兵权解甲归田,又没有培养出新的军事将领接班人,靠谁去抵御外族侵扰,又怎么能够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三、重文轻武,以文治国的政策错误
宋朝重视文臣,打压武将,“佑文抑武”的国策,军事将领减少,士兵不重视训练,军队战斗力减弱。而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
文以治世,武以安邦。文武并重,综合治理才是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王道!
宋朝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是正确的,因为相对于南方,北方的契丹人实力太强,太难对付!
契丹人在归附于唐朝(包括武周)时代,就曾经时降时叛,反复不定。而在唐朝衰亡中原分裂动荡后,更是给了契丹人乘中原内乱而崛起的最佳时机!
更何况由于契丹人接受中原文化的程度较为深厚,因此在文化上和制度上大力学习并仿照中原制度,得以建立起盘踞于北方的封建王朝。由于契丹建国早于北宋,因此早己完成了内部整合。对石敬瑭送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的统治也已经比较稳定了!
而此时的中原却尚未完全统一,还无法形成针对契丹人的合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北宋不釆取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而是先向强悍的契丹发起挑战,必将会因后劲儿不足而被击垮!如若出现了这种后果,中原其他势力必将趁火打劫!那么北宋政权注定因为陷入南北两面夹击,力量对比过于悬殊而垮掉!
赵匡胤在位期间曾经与赵普(或者还有赵光义)一起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在这个策略的引导之下,宋朝通过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两代皇帝的努力,终于基本上完成了中原故地的统一。此后,赵光义终于可以北伐,完成他的统一大业,但是在消灭了北方的蕞尔小国北汉之后,他在两次大规模北伐过程中都遭遇了致命的惨败,导致两宋三百年始终处于北方强盛政权的压制之下。
那么,先南后北有错吗?
我们看一下赵匡胤为什么决定先南后北吧,他曾经至少三次和大臣商讨此事。
第一次:赵匡胤问宰相魏仁浦(此人也是周世宗柴荣时期的宰相):“朕欲征太原,如何?”魏仁浦的回答是:“欲速不达”。
第二次:赵匡胤问武胜军节度使张永德(此人是周世宗时期的权臣,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下并(今太原)、汾(今汾阳)之策”,张永德的回答是:“彼兵虽少而悍,加之北虏之援,未可遽也,待其困弊,乃可图耳”。
第三次:赵匡胤对赵普说:“吾欲收太原”,赵普回答:“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挡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
由此可见,大臣们是不赞成先北后南的。而赵匡胤也是这么想的,他说:“吾意正尔,姑试卿尔”。
前两位都是周世宗柴荣留下的大臣,那么柴荣是主张先南后北还是主张先北后南呢?《新五代史》记载:
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与(王)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
很明显,周世宗柴荣也是主张先南后北。
我们因为两宋三百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而去推论先南后北是个错误的决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结果论。难道事后诸葛亮真的比诸葛亮更明智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长市畜牧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长市畜牧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